:::

  『聽我說』導遊

分享到Facebook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Line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微博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微信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twitter(另開新視窗)  

文.圖|高捷

導遊在柬埔寨,是一個很特別的職業。讓一個人可以從貧窮的地獄前進富裕的天堂的職業。不過,從人格角度來看,金錢的多寡也可以讓一個人從純樸的友善變成利益的同夥。但可別說他們為了錢變壞了、變討厭了。如果你從三餐都吃不飽,變成隨手可以買車買房,你認為中間靠得是什麼?

在華人或是中文導遊身上尤其明顯,導遊跟小費、購物店、賺錢算是可以劃上等號。因為工作關係,我認識許多的翻譯,這些中柬翻譯,幾乎都是準備朝向導遊之路邁進,學中文的青年十之八九的目標就是考一張導遊證,那不只是身份,更是階層。從默默無聞,變成受人景仰。

但考一張導遊證所費不貲,平均下來20-30萬台幣跑不掉。別說窮苦人家了,就算在台灣,也未必每個人都付得出來。所以不少青年即使借貸也要想辦法擠進去,哪怕是高利貸,只要能當上導遊,未來一個月收入數萬甚至十幾萬都是有可能的。

還清貸款不是難事,就看你多會賺,還錢慢還是快罷了。這幾年隨著中國遊客大舉入侵,中柬兩國往來與合作頻繁,華文導遊市場一陣火熱。每年幾百萬觀光客,那樣的消費量跟利潤,搶破頭也要想辦法分一杯羹。旅遊市場的潛規則,也滲透了柬埔寨的吳哥窟,好不熱鬧。

原先我們認識的翻譯成為導遊後,更善於交際、善於言詞,對於流行、產業、旅遊等各方面的知識、能力也隨之進步。曾經遇過一位孤兒院的青年,原本非常內向,生活單一的就是唸書、學中文,沒有太多娛樂和休閒,講話斯斯文文的。數年轉眼過去,再見到時是在一個婚禮的場合,人家已是當紅導遊,言談中多了許多老練,有著更多的奉承和公關話語,左一句大哥右一句兄弟。

人是會變的,這一點我在這個環境之中看得非常清楚。所以下面的小故事只是想分享,在萬千變化中,有一點點的本質和人性不會變,只是被隱藏起來,在某些時刻浮現。

照片中的小男生,在一次跟志工前往吳哥的校外教學中,預計要和同學、志工一起觀察雕刻並寫生,在我帶完說明、出完題目,同學陸續提筆畫畫時,小男孩總是沒有動靜。

直到同學們陸續快完成畫作,小男孩的紙上依然沒有任何的痕跡。怪了,我遇過十個當地小朋友,十一個都很善於繪畫,即使沒有任何美術教育基礎,也都繼承了高棉古老的藝術天份。於是我和導遊就稍微問了一下男孩,怎麼不畫畫?是因為感覺不對?還是題目太簡單?

怎知他就開始哽咽,說自己不會畫。

我的繪畫能力應該也好不到哪去,似乎不足以給予充分的鼓勵。一旁的導遊,是一位媽媽,第一次和我們合作。她比較急躁,講話也快,風格強勢但卻依然保持禮貌,算是我遇過比較沒那麼官話的導遊。原以為她一定是接著數落小朋友,或是叫他趕快畫之類的。

結果她二話不說就抓起小男孩的手,一筆一筆的開始畫。邊畫邊跟小朋友說著眼前的雕刻是什麼,怎麼畫會比較好。

在工作之外,其實我沒看過導遊帶柬埔寨當地遊客,用柬文介紹吳哥,也許是有,但我自己沒遇過。畢竟導遊,導得是外國人的油,錢都是來自外國觀光客。所以我在工作之內,少數有機會讓導遊跟當地孩子介紹自己國家的文化、歷史跟驕傲。這些平常學校不太教,老師也未必熟悉。

這一天比較特別,我還看見導遊和男孩一起提筆畫畫,這畫面是我第一次看見,到目前為止也是最後一次,後來沒再遇過提筆畫畫的導遊。

我們工作找導遊是辛苦的,志工不去購物店、也沒有額外小費,導遊除了講解中文給志工還要講解柬文給小朋友,多數人大都避之唯恐不及,賺不了什麼錢還更辛苦。總還是有導遊有意願,他們未必全心支持,可能剛好只是那幾天沒有客人或團客。也有導遊來了,認為孩童聽不懂,所以不願多說多介紹,交差了事。

有導遊像是我們經常合作的阿鳳,認為既然來了,孩子就應該學習,所以講解的內容不曾少過,還叮嚀孩子們要認真筆記。偶爾有導遊結束後跟我們說:「我覺得帶小朋友來很棒,這些很重要,之後如果有需要,可以再找我。」

托中國市場之福,會這樣跟我說的導遊每年都在減少,購物店倒是越來越多。市場大,錢進來了,越來越多人有機會翻身了,哪個生意不靠遊客支撐,即使是做公平貿易,也要有遊客購買才能生存啊!但我的心情沒有完全因此感到開心、雀躍,反而有一種說不出的無力,可能是不認同這樣的過程跟結果。身為外來者,我即使說我有多喜歡這片土地,都無法替他們決定該走什麼路,我的感受也無法代表或呈現什麼。

只能期待,人性,或許會因為金錢被埋沒,但不會因為金錢而逝去。

本文授權自 Symbodia|柬式符號
粉絲專頁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ymbodia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