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  【送愛柬埔寨5】建中生驚訝貧富差距 17歲當地少女首見外國人

分享到Facebook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Line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微博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微信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twitter(另開新視窗)  

出版時間:2018/10/06 17:00

柬埔寨在地非政府組織「台灣希望之芽協會」於9月13日到9月19日舉辦第24屆愛無國界秋季聯合義診團,由馬偕醫院醫師組成醫療團、玉山柬埔寨同仁組成翻譯團共同前進柬埔寨波羅勉省,透過實際行動使柬埔寨偏鄉村民能享有醫療資源,而義診除了需要醫師與藥師護理人員外,不少建中生也向學校請假,踴躍擔任志工現場協助掛號、篩檢、醫師助手、發放物資。
 
紀冠宇與陳嬋,2個來自不同背景、國家的高中生在柬埔寨碰面了,他們都是義診志工,分享彼此的生活經驗,陳嬋說:「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,先幫忙打掃,6點半到學校,11點回家吃飯,下午2點再到學校補習英文、物理、數學,晚上9點就上床睡覺了」紀冠宇聽完後表示:「大致上差不多,但我很幸福,我不需要(先打掃)」,不須愁財力,不用有顧慮,只要專心念好書,朝夢想邁進。
 
他坦言,陳嬋和他之前在柬埔寨認識的國際學校學生差很多,「貧富差距不是說說,是真的差距極大,當時我在裡面上課,每個同學英文都很好,人手一台蘋果手機與MAC電腦,腳上穿的足球鞋就要價300美金。」
 
陳嬋(Chan Theng、譯名,17歲)住在柬埔寨波羅勉省近志縣(Prey Veng),距離首都金邊尚有3小時車程,家中的老舊電視是她能接收外界資訊的唯一管道,節目轉播色彩繽紛,使她心生嚮往國外校園生活,未來想去中國大陸、韓國、日本留學,透過學校老師得知有外國人會來家鄉義診,自告奮勇當志工,期待多見世面,而《蘋果》記者正是她出生17年來第一批接觸的外國人。
 
《蘋果》記者在義診地點Kanhchriech小學遇見陳嬋,她說「走路」只需要半小時就能抵達家裡,實際坐車前往,沒有柏油路,車子搖搖晃晃,連續左彎右拐,沒有路標,再行經一大片草原,林立的幾間高腳屋建築,整整開了30分鐘還沒到,下車後再徒步穿越「草叢巷」,一到她家,突然一群人竄出來,原來是陳嬋的大伯、大姨、表兄妹與父母。
 
陳嬋一家相當靦腆害羞仍難掩見到外國人的興奮,一群人七嘴八舌討論,記者透過翻譯表達來意,陳嬋便開始介紹家裡環境,也向我們分享她的日常,「下課後幫忙煮米、餵牛吃草」,走上高腳屋2樓,一排著色圖貼在牆邊,還有手工愛心摺紙裝飾。
 
問陳嬋平時上課的書在哪裡?陳嬋從牆邊提起一大袋的塑膠袋,裡頭裝著是學校教科書,直接坐在地板翻開英文教科書,陳嬋雖然還不懂單字含意,但試著唸出句子,平淡的生活,偶然遇見來自台灣的記者,她很開心,「很難形容我的喜悅,雖然語言不通,但還是很開心跟你們聊天」。
 
去年陳嬋跟父母到首都金邊觀光,吐露未來想要到都市工作,就看到時候家裡經濟狀況是否許可,因為租房也是筆開銷,她眼神發光說:「未來想當律師,不夠錢升學的話就當老師吧。」陳嬋的著色畫透著太陽照進來的光,她也期待將來親手為自己的夢想著色。
 
紀冠宇(16歲),台灣台北
戴上口罩、醫用手套,在診療間聽從牙醫指揮記錄病患口腔狀況,這回紀冠宇不是高中生,而是牙醫的得力助手,他曾到金邊國際學校遊學,這是他第3次來柬埔寨,他向記者分享:「有一個50歲的叔叔後方3顆牙齒爛掉,他在打針時非常緊張,很害怕牙齒有後遺症,雖然言語不通,但我就摸摸他的手在旁邊安撫,希望他不要那麼緊張。」
 
紀冠宇的父親是馬來西亞華僑,從事房地產投資,上次到金邊國際學校遊學,這次為了實際參與偏鄉義診活動,向學校請假一週,為了不落後進度還拜託同學幫忙錄影課程內容,「我平常放學就到圖書館看書,假日補習」,紀冠宇的定性難以想像,當其他5位建中同學在遊覽車上睡覺、玩手機遊戲,他無畏旅途顛簸、舟車勞頓,利用坐車空檔讀英文,且規定一天要背50個英文單字,他坦言:「高一時也像其他朋友這樣,但距離學測只剩下1年半,覺得跟牙醫夢落差太遠,所以不敢大意。」紀冠宇靠「威脅自己達不到目標」鞭策,忍住好玩心。
 
義診結束後,紀冠宇把一堆爛牙裝在寶特瓶裡,怕味道太重還加酒精消毒,想帶回台灣擺在房間當「精神紀念」,這次他來柬埔寨當義診志工,更確立了自己的牙醫夢,這些願意花時間、金錢的醫師們是他的榜樣,紀冠宇也期許有朝一日到醫療缺乏的偏遠國家行醫;陳嬋微笑向紀冠宇揮手道別,沒有地址、沒有EMAIL,初次相遇,也可能是最後一次見面。(突發中心朱姵慈/柬埔寨報導)

 

紀冠宇與陳嬋,來自不同背景的2個高中生在柬埔寨碰面了,他們都是義診志工,2人彼此分享生活經驗。朱姵慈攝

 

陳嬋(Chan Theng)住在柬埔寨波羅勉省近志縣(Prey Veng),距離首都金邊尚有3小時車程。朱姵慈攝

 

家中的老舊電視是她能接收外界資訊的唯一管道。希望之芽志工提供

陳嬋透過學校老師得知有外國人會來家鄉義診,自告奮勇當志工。朱姵慈攝

戴上口罩、醫用手套,在診療間聽從牙醫指揮記錄病患口腔狀況,這回紀冠宇不是高中生,而是牙醫的得力助手。希望之芽志工提供

紀冠宇未來想當牙醫,特地向學校請教到柬埔寨當志工。朱姵慈攝

紀冠宇曾到金邊國際學校遊學,這是他第3次來柬埔寨。希望之芽志工提供

《蘋果》記者是她出生17年來第一批接觸的外國人。朱姵慈攝

紀冠宇利用坐車空檔讀英文,且規定一天要背50個英文單字。朱姵慈攝

陳嬋微笑向紀冠宇揮手道別,沒有地址、沒有EMAIL,初次相遇,也可能是最後一次見面。朱姵慈攝

本文轉載自 蘋果日報 https://tw.news.appledaily.com/international/realtime/20181006/1439807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