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版時間:2018/10/06 17:00
柬埔寨在地非政府組織「台灣希望之芽協會」,於9月13日到9月19日舉辦第24屆愛無國界秋季聯合義診團,由馬偕醫院醫師組成醫療團、玉山柬埔寨同仁組成翻譯團,共同前進柬埔寨波羅勉省,透過實際行動使柬埔寨偏鄉村民能享有醫療資源,參與此次義診的除了醫師與藥師、護理人員外,還有不少協助掛號、篩檢、醫師助手、發放物資的熱心志工。
《蘋果》記者從桃園機場出發隨團參與整趟義診活動,細分6大主題,貼身採訪參與義診的雲林暖心志工父女檔、建中生與當地女高中生邂逅的異國情緣,詳實記錄台灣工程師為柬埔寨貧童除草送米、柬埔寨母子騎160公里急找台灣醫師的故事,更命懸一線直擊當地水龍捲摧毀高腳屋的恐怖景象;《蘋果》記者更在義診幕後,隨著NGO(非政府組織,Non-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)工作者深入追蹤當地1名獨眼男孩的故事。
來自台灣的「愛無國界秋季聯合義診團」前往柬埔寨波羅勉省,義診第2天(9月15日)出現了1名獨眼男孩,左眼自出生以來從沒睜開過,眉心還長有一顆會跳動的腫瘤,他是鍾馬藍(12歲,Chiaomalanm),姊姊帶他來拔牙,特殊的外型引起醫師關注,在地非政府組織希望之芽協會執行長余慈薰介入了解,但獨眼男孩一問三不知,連媽媽電話也沒有,眼看「中間的腫瘤一病變就...」余慈薰隨即聯絡村長,《蘋果》記者隔天也跟著到獨眼男孩住處探訪。
獨眼男孩穿著明顯不是自己尺寸的大美國隊長T-shirt來迎接我們,他帶我們爬上高腳屋,走在上面要特別小心,因為好幾塊已經出現破洞,若腳步移動太大,恐怕整個人會跌到一樓。
獨眼男孩的父親早逝,母親到首都金邊當清潔工,賺取一個月100美金(約新台幣3000元)的微薄工資,只有休假才會搭乘至少4小時的車程回鄉,他的家裡沒有大人,是姐姐煮飯帶2個弟弟一起生活,典型的小孩帶小孩,附近的舅舅、阿姨則幫忙照看,但獨眼男孩連書包都不知道放哪,後來找到了,裡面卻連一本書都沒有,他才說「都不見了」,家裡沒有文具,一支筆就放在學校,余慈薰不敢置信說,正常12歲柬埔寨孩童,每天都會揹10本書回家。
獨眼男孩的媽媽說:「兒子生出來時左眼就看不到,當時醫師說不能動刀。」如果獨眼男孩感冒發燒,左眼會不停掉淚,媽媽比了他的手腳,余慈薰與《蘋果》記者才發現獨眼男孩的手腳也有缺陷,部分手指與腳趾沒有長出指頭,余問媽媽:「如果有機會讓兒子的容貌看起來像一般孩子,會願意讓他動手術嗎?」媽媽毫不猶豫點頭,但聽聞「所有手術都有風險」媽媽沈默半晌,余便問獨眼男孩「勇敢開刀嗎?」只見獨眼男孩一臉呆滯,勉強擠了2個字「勇敢」。
一個人折衣服、鋪棉被,獨眼男孩的神情不像12歲的孩子,只有在和姊姊獨處時才會露出笑容,記者見他隨地吐痰、丟垃圾,才明白光是一家溫飽都有問題,其實沒有人有能力教他禮儀規矩,余慈勳認為,貧窮致使孩子的受教權被剝奪,12歲被留級還在讀三年級,甚至觀察到獨眼男孩的表達能力也是遲緩的,她說,「若你放著不管,他的命運將不知道是什麼,是該做些什麼改變他的未來」
只是後續的追蹤都牽涉到資源分配,雖然獨眼男孩的病況顯而易見,也能安排進一步的家訪,更確認母親有意願讓孩子動手術,後續已可進行術前診評估眼睛狀況以及需要動刀的部分,但是國際義診回到台灣就醫的配套仍須安排,包括手術費用、機票食宿、柬籍翻譯、術後照顧都須有經費來源支撐,非政府組織努力接住這些不停墜落的家庭,獨眼男孩只是其一的個案,因前往免費義診,幸運被看見了,但,救不完的孩童又該何去何從?(突發中心朱姵慈/柬埔寨報導)
【採訪後記】
《蘋果》記者原本9月15日當天就安排至前來義診的村民家採訪,卻遭到柬埔寨環境部國務秘書SouSouovth拒絕,他表示,原只同意台灣醫師來義診,「其他事情不需要去做」,詳細追問下,國務秘書便回應:「這邊黨派系很多,萬一記者出事,被搶劫、發生意外,他很難交代,在小學裡有警員駐守保護。」態度相當堅決,後來在地非政府組織希望之芽協會執行長余慈薰居中協調,她透露,國務秘書SouSouovth擔憂的是,不希望柬埔寨總是呈現有多貧窮落後的新聞,這攸關他們的自尊心,於是余慈薰協助表達記者來意,才得以通行,爭取到1個半小時的外出家訪,隔天全程都有國務秘書的特助陪同,也在一旁錄影、錄音。
「作為一個外國NGO,我們必須扮演很好的橋樑,每個省份都有地方政府的生態,來到波羅勉省比較幸運有中央政府官員幫我們協調地方政府,像暹粒省,我們(希望之芽協會)跟地方政府很熟悉,可以直接溝通對話。」也就是說,儘管是所謂「做好事」的義診,也非想像中容易,余慈薰強調:「真的是事在人為,我們非常小心處理在地關係,語言不通容易誤解,但我們很努力把這個關係維持好。」
只有在和姊姊獨處時,鍾馬藍才會露出笑容。朱姵慈攝
鍾馬藍媽媽說:「兒子生出來時左眼就看不到,當時醫師說不能動刀。」朱姵慈攝
姊姊帶鍾馬藍來拔牙,特殊的外型引起醫師關注。朱姵慈攝
父親早逝,母親到首都金邊當清潔工,賺取一個月100美金(約新台幣3000元)的微薄工資。朱姵慈攝
本文轉載自 蘋果日報 https://tw.appledaily.com/new/realtime/20181006/1439772/